[ 享 用 趨 勢 ]

[ 享 用 趨 勢 ]

風土 。 在地文化 。 旅行

旅遊業越來越興盛的今天,國際觀光產業勢不可檔,連鎖飯店品牌隨著需求增加,陸續在世界各地開拓版圖,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裡吸引旅客青睞,已不能只是無意識的複製貼上。擁有主題特色的住宿環境,讓旅客經驗當地文化並提高網路社群平台上的曝光度,是許多經營者及飯店品牌的首要課題。

這個月要介紹兩間非常有在地特色的飯店- 巴西里約的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 Santa Teresa及新加坡的Hotel Indigo Katong。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 Santa Teresa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19)

法國連鎖飯店品牌Mama Shelter,從巴黎開始他們的精品飯店之後,陸續在里昂、鹿特丹及馬賽開設據點並獲得青睞,2015年於LA的成功更奠定他們走向國際品牌的基礎,一年之後他們踏上南美洲的土地,來到陽光和森巴的故鄉-巴西。這次Mama Shelter選中的新據點位在里約Santa Teresa山丘上,三棟古建築組成的設計旅店,四周圍繞著葡萄牙殖民時期的房子,且鄰里有許多選物店、咖啡廳和藝廊,讓旅人來到此區能感受到滿滿的異國風情。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15)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16)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18)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2)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4)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7)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8)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5)

與Philippe Starck共同規劃其他間Mama Shelter的法國建築師Jalil Amor為里約據點的主設計師,為了讓大廳及55間客房充滿里約限定的文化風格,設計師挑選多樣繽紛的在地元素妝點空間,包含草帽、嘉年華錦旗、原生植物、樂器及圖騰裝飾等,並與里約藝術家Zemog和Jambeiro合作,塗鴉出色彩濃烈的視覺藝術,映襯里約無所不在的熱情。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1)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12)

亞馬遜森林裡Huni Kuin原住民的豐富色彩和圖騰也被大量運用在飯店內,這些鮮明的部落元素圖像在開放的公共空間裡和傳統文化結合,讓人置身於充滿原始風情的異想國度裡。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29)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32)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35)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42)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48)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52)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65)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67)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62)

延續公共區域風格並融合Mama Shelter品牌精神至客房設計,原始建築的木構造被部分保留,搭配強調和諧色彩的牆面與充滿視覺效果的塗鴉,讓空間在沉靜中多了些趣味。每一間客房的設計裝飾,有熱情里約的濃厚傳統色彩,也有巴黎chic時尚,巧妙的平衡也是Mama Shelter 能夠再次成功吸引遊客的原因之一。

Mama Shelter Rio de Janeiro(23)

Mama Shelter Rio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旅客好評,除了品牌強烈的風格形象外,也因為當地熱情濃烈的藝術文化,吸引了期待創意和獨特感受的旅客,並進一步使Mama Shelter Rio成為此區最活躍的社交空間。

Hotel Indigo Katong

01

新加坡加東區是當地人口中的峇峇娘惹文化(Baba Nyonya或Peranakan )的聚集區域,這裡土生土長的華人受到英國殖民及南洋文化的深刻影響,建築及美食都充滿著異國風格,而坐落於此的Hotel Indigo Katong也感染了加東豐富色彩的氛圍,indigo集團以當地文化作為 ”Travel like an explorer. Stay like a local” 的設計靈感,融入在地食材、藝術和文化特色,讓旅客在一踏進Hotel Indigo Katong大門時,就可以強烈感受到「這就是新加坡啊!」

7

8

3

由ECO-ID ARCHITECT設計,希望旅客彷彿入住Peranakan 民居,從家具、陶器到裝飾品的規劃,無不展現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廳藍白陶瓷拼接的靈感來自明清瓷器,顏色明亮大膽的彩繪磁磚詮釋著南洋風情,深色木頭家具搭配金色邊框是殖民時期風格,在白淨空間的烘托下,更凸顯當地風情的視覺感受。大廳旁的公共休憩空間,有著如當地人稱做Mamak stalls的街道攤位,排列著吊掛的燈籠及桌椅,加上摺疊屏風創造的小空間,提供屬於自己和家人朋友的放鬆時光。

16

大廳接待區的另一個亮點是從地板到天花板的瓷瓶裝飾柱,傳統上每個Peranakan 家裡都會使用甕器,不論是用來盛水或是裝飾,甕器似乎離不開當地人的生活,設計師將生活元素加以設計改造 ,就成了大廳的視覺焦點。

5

5.5

9

10

14

前身為Joo Chiat警察局的全日餐廳Baba Chews,坐落在1928年落成的歷史建築裡,增添了空間的故事性。內部大量的殖民時期特色,像是黑白相間的地板磁磚,天花裝飾及踢腳板的線條設計等,再再展現時代的魅力,加上Peranakan的在地特色,繽紛色彩的座椅及取餐檯的立面鏤空花磚,都訴說著在地多元又豐富的故事。

2

18

21

23

19

客房設計源自Peranakan當地的住宅形式,狹長的空間依序排列著客廳、休憩空間及衛浴區。內部裝飾擺設有:織紋鮮艷的沙發及抱枕、當地傳統彈局遊戲盤為咖啡桌的休憩區、花磚地板及插畫家Don Low繪製的人文特色牆等,都深受加東文化影響。衛浴區的客製化圓形浴缸,外側刻有生動的龍圖騰,在落地窗邊隨光影低調現身;一旁紅白相間的古早甕器和陶器臉盆搭配老裁縫機的檯座,讓整個小空間瀰漫著濃濃的傳統風情。

13

Hotel Indigo繼曼谷Wireless Road充滿當地風情的作品後,在新加坡的加東區再一次用在地傳統文化感動來訪的遊客。

0.